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球最资讯丨新能源之都,常州聚“能”未来

来源:常州日报    时间:2023-06-19 10:46:33

对于新能源风口的追逐,常州越来越猛。

势不可挡,正是来自新定位:新能源之都。

从全产业链构建,默默布局明星车企、电池工厂、光伏巨头,到场景化应用的覆盖,常州正用不断上扬的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和光伏电池“见板率”,重构产品、配套设施、环境营造、解决方案等新能源生态链条,一步步提升新能源之都的显示度、感受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读

今年1—5月——

♥全市新能源领域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2711亿元,增长25.1%。

♥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1.66万辆,同比增长137.5%。

♥见车率,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上牌数为19699辆,渗透率达32.0%。

♥见桩率,全市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95座、充电设施1400个、充电功率3.7万千瓦;新增换电站2座、电池存储量1400千瓦时。

♥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政府监测平台显示,常州充电桩平台接入量位列全省第四,今年以来,平均单桩时间利用率超过17%,位列全省第一。

♥见板率,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1.65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85.13万千瓦。年度光伏发电量累计4.93亿千瓦时。

向“新”而行 全产链布局

对于任何产业风口而言,只有真正做到产业落地,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带来经济的增长。

常州“见车率”“见桩率”和“见板率”提升背后,呈现的是常州全产业链布局的强大气场: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2022年,光伏制造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9.2%。

光伏产业链条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

动力电池产业链:2022年,常州动力电池产量达到108.5GWh,约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五分之一。

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13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

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2022年,全市293家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0.16亿元,同比增长3.2%。

作为国内电力装备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常州也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已形成溧阳市和钟楼区两大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聚区。

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12%,居国内第一。其中,全市变压器容量2.24亿KVA,约占全国变压器容量的12%,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34万辆,位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

拥有以理想、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核心零部件除动力电池外,还覆盖电驱动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研发测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零碳”供电设施 多场景应用

这两天,到过中吴宾馆的,都被宾馆内一座亮眼的光储充放检智慧场站吸引。

这家场站内,设有光伏发电区、储能系统、V2G放电区。

“光储充放”充电站,顾名思义,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功能,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于储能电池中,最终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日常充电。

在一个小循环内,这一模式不仅能使用光伏板提供的清洁电能,还可用储能系统调节峰谷电价差,降低日常用电成本。

让“低碳”车用“零碳”电,像中吴宾馆内这样“光储充放检”一体的充电设施,正在常州从示范运营走向大规模商用落地。

溧阳奥体场站和溧阳公交总站智慧低碳光储一体化充电站,是全省首个“光储充检换”五合一充电站。目前,常州正在建设的场站有:常州奥体中心站、中吴宾馆新能源示范站、安阳里充电站、中天钢铁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红梅公交充电站、古县街道站、天目湖游客中心站等;

已列入建设计划的场站有:金坛体育馆、青枫公园、圩墩公园等。预计2023年,全市将新增光储充一体化充电场站近30座。

除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绿电”应用,住宅小区自有充电桩建设也在全面提速。新建小区严格落实充电设施配建要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建设充电设施;既有住宅小区由专用变压器接电的,鼓励申请“分路计量”或“定扣、定量”模式,执行居民合表电价。

目前,针对小区变压器增容和分路改造方案,已选取香悦半岛和永宁雅苑2个专变小区进行试点。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保有新能源汽车约9.3万辆,累计保有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1061座、充电桩6347个;换电站14座;自用充电桩保有量超过3.7万个,充电功率超过26万kW。据此测算,目前我市充换电设施至少可为12.7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能源快步向绿 王者之风尽显

在新能源领域,“王者”般存在的常州光伏产业链企业有多牛?

今年5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常州31家光伏企业的表现,就能显现出来。

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我市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东方日升、正信光电等9家企业集中发布了光伏组件等新产品,掀起“沪上风云”。

天合光能面向全球发布了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打造的网源友好型光伏电站,助力大基地项目效益和客户价值最大化。在高效组件方面,天合光能推出了效率高达22.4%的大型地面电站的众多“家族组件”,还有屋顶光伏系统、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

亿晶光电发布了最新研发的BIPV产品“星辰顶系列”“星云系列”组件等产品。其中,“星辰顶系列”组件是与建筑屋顶相结合的产品,高度匹配工业厂房建设需求。

东方日升推出了拥有更高发电量、更低碳足迹值的光伏组件以及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大型储能解决方案以及电网侧产品等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

正信光电推出分布式光伏屋顶正信绿能瓦系列产品、更高效更可靠组件。

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样彰显实力。我市聚和新材、亚玛顿、国强兴晟、百佳年代、斯威克等8家企业中,百佳年代推出最新光伏封装胶膜以及光伏背板、储能绝缘隔热产品和解决方案;亚玛顿集中展出1.6mm超薄光伏玻璃、高透光率彩釉玻璃及组件、美学光伏瓦;国强兴晟在2023中国光伏支架企业20强排行榜评选活动中以20148MW的全球出货量荣获第一名。

靠前布局储能赛道,助力太阳能与储能融合发展,天合储能聚焦光储融合一体化,推出万次循环明星产品,使散热性能提升16%、电芯寿命提高10%,度电成本相比于上一代产品降低32%。

中创新航面向规模化电力储能和规模化工商业储能提供集装箱储能产品。

蜂巢能源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

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储能装机容量111兆瓦,正在建设装机容量79兆瓦,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万帮数字能源、东州新能源等一批电化学储能项目正在加快启动实施。

“见车”“见桩”“见板” 扭住关键环节

相形于在风口产业上占得的先机,在场景化应用,提升“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方面,常州也是下足功夫。

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情是首要。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截至5月底,全市已累计补贴3688人次,补贴金额1633.4万元,车辆销售总额8.2亿元,其中,购置理想和比亚迪品牌车辆分别达到906和183人次。

提高光伏电池“见板率”,开发环节是关键。全市以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项目落地实施;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扩大产业园区光伏建设规模,着力降低工业用电成本,提高光伏发电占比。

紧紧扭住示范环节,带动作用少不了。全市党政机关带头加快屋顶光伏建设,截至4月底,党政机关屋顶光伏已完成建设面积2.89万平方米,见板率为47.22%,预计到年底可达67.32%。

常州还不断拓展光伏多元化利用新模式,充分挖掘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交通、通信融合发展资源,开展“光伏+”示范项目建设。

应用示范方面,常州供电公司开展新能源发电、多类型储能以及充电设施、传统负荷柔性改造等建设,引入预装式充电站、换电站、城市应急方舱、V2G充电桩等元素;天合光能会同港华能源建成天然气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打造工厂级的新能源微电网。

产业全生态 引领新赛道

发展新能源产业,争相涌入的城市不少,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地方也不少,无论是在产业布局,还是在场景化应用这一块,常州势头越来越猛,为什么?

如果说密集的制造业基因、实力不俗的城市产业集群,为常州与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提供了底气,那么,政府的有为而治,无疑为产业发展造就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发展产业,需要前瞻布局的眼光和自强情怀。常州再次快人一步。面向储能、智能网联汽车、氢能等新兴产业,加快编制《常州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倾力打造常州“氢湾”。

研究编制新能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推广应用、绿色制造、保障措施等维度构建四级指标体系,分解到96个具体指标。

实实在在的举措还体现在项目审批上。全市实行2兆瓦以下低压并网项目免评审。在原有自然人光伏项目无需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流程,约90%的非自然人光伏项目无需评审,平均并网时间缩短5个工作日。

助力挖掘光伏可建设资源,专变接入容量全开放。今年以来,已有33个项目享受该项政策,减少了50%的并网设备成本。

跑好下一步 领跑全赛程

楼房顶上的太阳能装置越来越多,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正在汲取“能量”,为绿色发展源源不断“输能”;人们广泛使用新能源车代替传统燃油车,新型能源离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近。

在我们身边,新能源正在积极地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从新能源建设中受益,生活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起跑领先“新”赛道,常州将如何领跑全赛程?

政策法规紧紧跟上。《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将在明年人代会上提请审议。细化完善新能源十条等各项支持政策,推动直达快享,充分惠民惠企,汇聚发展势能,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

持续提升新能源“三率”。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落实到部门和辖市、区,强化定期调度和督查检查,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新能源应用渗透率在全国领先。打造一批绿色能源示范工程,让新能源的产业成果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持续打造标杆示范。加快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争创更多国家级创新载体和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成立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保持新能源之都竞争优势。

充换电领域,又将如何?

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充换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梳理完善重点公共场所清单和公共停车场清单,督促相关建设运营商按计划加快建设,确保年内实现各个重点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应装尽装,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充换电条件。

推动光储充检放等多功能一体化站建设,结合实际,挖掘更加丰富的光储充检放一体化场站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充换电系统。

同时,根据国家能源局充换电设施技术导则和江苏省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和验收标准。

进一步提高充换电设施主标识和指引标识的应用范围,指导建设运营商在公共充电换场站加快安装使用主标识或指引标识,探索施划新能源汽车专用泊位。

依托“智慧停车”平台,围绕资源统筹、联网管理、政策制定,打造“停车+充电”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停车和充电资源,实现停车和充电协同发展。

提升充换电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设运营单位管理,完善运维体系,提升充换电设施使用效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鼓励停车场与充换电运营企业合作,采用技术与管理手段,完善车位管理,维护良好充电秩序。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