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药材:白头翁

来源:中草药知识    时间:2023-04-19 03:28:49

药材名称:白头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采收加工:种植第3、4年的3-4月或9~10月采根,一般以早春3-5月采挖的品质较好。采挖

出的根,剪去地上部分,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晒干。

药用部位:根

产地: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科:毛茛科

原植物:白头翁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15-35cm。根状茎粗,直径8-15mm。

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叶3全裂;叶柄长7-15cm,被密长桑毛;叶片轮廓宽卵形,长4.5-14cm,宽6.5-16cm,上面疏被毛,后期脱落无毛,下面密被长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3深裂,中央深裂片楔状卵形,或狭楔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2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3深裂。

花1-2,花后生长,高15-35cm,苞片3,基部合生,简长3-10mm,裂片条形,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花梗长2.5-5.5cm;萼片6,排成2轮,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8-4.4cm,宽9-20mm,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被毛。

瘦果长3-4mm,被长柔毛,顶部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3.5-6.5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白头翁药材性状:\"白头翁 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中都有时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朽蚀成凹洞,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气微,味微苦涩。

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

漏芦左 白头翁右

优等品以条粗长,质坚实者为佳。

白头翁药性:

【本经下品 白头翁 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野丈人, 胡王使者。】味苦,性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下热而止利,解郁蒸而凉血。

《伤寒》白头翁汤(白头翁三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治厥阴病,热利下重,欲饮水者。以己土湿陷,木郁而生下热,不能疏泄水道,则为下利。缘风木之性,愈郁则愈泄,水道不开,谷道必不能闭也;足厥阴风木、手少阳相火俱陷于大肠,故魄门郁热而重坠;手少阳下陷,则足少阳上逆,君相合气,升炎于上,故渴欲饮水。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泄厥阴之湿热也。白头翁苦寒之性,并入肝胆,泄相火而清风木,是以善治热利。其诸主治:消瘿瘤,平瘰疬),治秃疮,化症块,清咽肿,断鼻衄,收血利,止腹痛,医外痔,疗偏坠。

【本经原文】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有毒。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生山谷及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生山谷及田野,近根处有白茸,故名。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功能泄热凉血,治毒痢赤痢,下血腹痛,及妇女经闭,

【别录】治鼻衄。

【甄权】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项下瘿瘤。

【弘景】止毒痢

【容川】白头翁一茎直上如柴胡,所以能治下痢后重者,升散郁结也。其无风动摇,有风不动,色白有毛,凡毛皆得风气,采于秋月,得金木交合之气,故能熄风,从肺金以达风木之气,使木不侮土,故功在升举后重,而止痢疾,又其味苦,是治风热之妙药,仲景治产后中风,及痢疾后重者,走取其熄风火,达肝阳也。

【药征】主治热痢下重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滞下胃虚不思食,及完谷不化,泄泻由虚寒寒热而不由湿毒者,均忌,得酒良。

【附方】

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②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⑥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瘰疬延生,身发寒热:白头翁二两,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疗少小阴颓: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之,随病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

(《小品方》)\"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用法用量】 9~15g。

【备注】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注意】 1.虚寒泻痢忌服。

2.《药性论》:豚实力使。

3.《日华子本草》:得酒良。

4.《本草经疏》: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5.《本草从新》:血分无热者忌。

【附方】 白头翁《金匮要略》;白头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1.李杲: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

2.《本草经疏》:白头翁;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易鼻衄者,血热也;寒热者,血瘀也;症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3.《本经逢原》:白头翁,《本经》言苦温者,传写之误也。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皆少阳、阳明热邪固结之病,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别录》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

4.《本草求真》:白头翁,何以用此以治温疟寒热,齿痛、骨痛,鼻衄,秃疮,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毒清,则肾不燥扰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齿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

5.《本草正义》:白头翁味微苦而淡,气清质轻,《本经》虽谓苦温,然以主治温疟狂易,而仲景且以专治热利下重,则必非温药可知。石顽《本经逢原》改作微寒,盖从阅历中体验得来,其说较为可信。今以通治实热毒火之滞下赤白,日数十次者,颇见奇效。向来说者皆谓苦泄导滞,专以下行为天职,且有苦能坚骨;寒能凉骨之语。惟今何廉臣着实验药物学》,独谓其气质轻清,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案……味苦又薄,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其主热毒滞下,虽曰苦固能泄,而升举脾胃清气,使不陷下,则里急后重皆除,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何翁此论,洵有特别见解。但终是苦泄宣通一路,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简直言之,与升麻、柴胡作一例看耳。试观《别录》以主鼻衄,其能清泄,尤为明白晓畅。轻用一钱至一钱五分,毒火甚者,可用至四、五钱。

6.《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7.《别录》:(主)鼻衄。

8.陶弘景:疗毒痢。

9.《药性论》:止腹痛及亦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10.《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11.《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12.《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13.《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14.《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15.《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